首页 > 机构设置 > 研究室 > 古代文学研究室 > 历任专家学者 > 第四代 > 刘跃进
刘跃进

(1958—)

刘跃进信息

刘跃进,男,1958年11月生在北京读小学、中学。1977年2月至1978年3月在北京密云县塘子公社插队落户。1977年恢复高考考入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2年)。1982年1月分配到清华大学文史教研组任助教,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出版讲义《赋到沧桑----中国古典诗歌引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以及三十二讲录像《中国古典诗歌赏析》(清华大学音像出版社,2001)1984年8月至1986年8月在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姜亮夫先生、郭在贻先生研习古典文献学1987年8月获文学硕士学位。杭州大学毕业后继续任教于清华大学中文系,担任讲师。1988年9月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师从曹道衡先生研习汉魏六朝文学,1991年8月获文学博士学位。1991年8月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在这期间,还曾担任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2009年8月至2016年11月)、所长(2016年11月至2021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院长(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兼任文学遗产》主编(2011年2月至2021年2月)《文学评论》主编(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中国文学年鉴》主编(2017年3月至2023年1月)等职。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哲学部副主任(2018年9月至今)、一级教授(2022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兼任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会长(2011年10月至今)、中国现代文化研究会副会长(2013年6月至今)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国文卷副主编先秦卷、秦汉卷主编(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成员(2013年11月)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2017年)等。

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文章二百余篇,出版专著《秦汉文学地理与文人分布》《秦汉文学史编年》《门阀士族与文学总集》《中古文学文献学》《赋到沧桑:中国古典诗歌引论》《金瓶梅中商人形象透视》《中华文学通览·汉代卷——雄风振采》等,论文集《古典文学文献学丛稿》《秦汉文学论丛》《走向通融:世纪之交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回归中的超越——文学史研究的多种可能性》《文学史的张力》《〈文选〉学丛稿》等,与曹道衡先生合著《先秦两汉文学史料学》《南北朝文学编年史》,古籍整理著作《〈文选〉旧注辑存》,散文集《从师记》。主编《汉魏六朝集部珍本丛刊》《〈文选〉文献丛编》《〈文选〉文献研究丛书》《杜集珍本文献集成》《杜诗宋元注本丛书》等大型丛书,以及集刊《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中华文学史料》。

主持劳动人事部 “非教育系统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D类资助”项目《〈玉台新咏〉研究》(199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秦汉文学渊源及其嬗变》(2001年)、《秦汉文学地理与文人分布》(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秦汉文学史》(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魏六朝集部文献集成》。

论文《论竟陵八友》第一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1994年)。专著《门阀士族与永明文学》第三届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999年)。《秦汉文学地理与文人分布》获“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2016年)和第四届思勉原创奖(2017年)《南北朝文学编年史》(与曹道衡先生合著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2002年),古籍整理著作《〈文选〉旧注辑存》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2017年)

刘跃进先生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文献学研究,注重文学与史学的结合,传统材料与新出资料并重,留心境内外研究成果,重视文本的深度解读,强调资料的搜集与文献的研究相辅相成。刘跃进先生的学术研究涉猎广泛,立足前沿,对诸多问题力求作彻底解答,他的学术观点和著作既发思古之幽情,又有现实意义,在学界广泛流传。凡此种种,体现出刘跃进先生之研究与思想的广度、深度和密度。

代表作品

(一)《秦汉文学地理与文人分布》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将秦汉文学置于广阔的历史地理背景下进行综合考察,探讨秦汉时期不同区域文学的空间分布及兴衰变迁,这是成果的突出特色。该运用自然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文学,尤其借助于文化区域划分的学术眼光,重新审视秦汉文学,具有学术原创性。成果是2005年度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8年结项时,被评为优秀。2011年荣列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从三个方面肯定了该的学术价值:

其一,该课题运用自然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的方法研究文学,拓宽了秦汉文学研究领域,并借助文化区域的划分,使秦汉文学地理有了更直观的体现,从而使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秦汉文化区域划分标准历来不一,该课题充分考虑了行政区域、方言区域、经济区域以及文化区域划分的各自优长和不尽人意之处,特别注意自然地理因素在文化区域划分中的重要作用,将秦汉文化区域划分为八个区域,即三辅文化区域、河西文化区域、巴蜀文化区域、幽并文化区域、江南文化区域、齐鲁文化区域、河洛文化区域及荆楚文化区域。八大文化区域的划分,既有自然地理为依据,又有充分的历史地理为基础,是对统一的秦汉版图进行文化区域划分的一次突破性尝试。在此基础之上的秦汉文学地理及文人分布研究,突破了以往唐前文学地理研究的思维惯性,为学界提供了文学地理的研究范式,具有很高的创新意识与学术价值。

其二,该课题能够运用历史发展观念,使文学地理研究既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征,同时又能充分注意特定地域文学兴衰更替的历史轨迹,使该课题的秦汉文学地理研究鲜明地表现出时空交融的特色。如三辅地区作为秦与西汉的政治文化中心,以经史为核心的文人群体的形成,有一个发展过程。《多元文化的融汇与三辅文人群体的形成》一文,始终以三辅区域为中心,从政治措施的推行、多元文化的交汇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这一区域文化特色及文人群体的形成过程。特定的地域浓缩了历史文化变迁,增强了秦汉文学地理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的积淀与厚重。上编其馀各篇如《江南的开发及其文学的发轫》《“三楚”的疆域及其文学传统》《河西四郡的建置与西北文学的繁荣》等文,或着重于地域空间的历史沿革辨析,或在文学地理视阈下分析该区域的文学发展变迁,几乎涵盖了该课题提出的秦汉八大文化区域,体现该课题时空交融的独特的研究视角。

其三,运用文献统计方法,对秦汉文人分布进行“系地”文献整理工作,这是该课题的一大建树。秦汉文人史料散见于史传文献中,勾稽史料并进行“系地”,工作十分繁难;文人分布的历史跨度以及秦汉行政区划的空间变更,又给“系地”工作增加新的难度。课题基于秦、西汉和东汉,郡国数目及辖控范围虽有变化,但各个地区划分并没有产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一认识,下编“秦汉文人分布”,以《汉书·地理志》所载103郡国为单位,以《汉书》《后汉书》所载作家籍贯为依据,运用文献统计方法,对秦汉文人分布进行了“系地”,从而使下编“秦汉文人分布”与绪论“秦汉区域文化的划分及其意义”及上编“秦汉文学地理”相呼应,基本上反映了八大文化区域文人分布情况,为文学地理的“系地”工作及文人分布研究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综上,该课题在理论创新、研究方法与资料处理和运用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鉴定等级为优秀。2016年获得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2017年获得第四届思勉原创奖。

(二)《门阀士族与永明文学》  三联出版社1996年出版

本书列入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第三辑,以南齐永明时期的文学思潮作为研究对象,论及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围绕永明文学集团、特别是“竟陵八友”的交游及文化活动开展研究,二是永明文学思潮的社会背景、文学创作,三是对永明诗体的辨释;四是关于永明声病理论与佛经转读的关系以及江南民歌在近体诗格律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等。

该书出版不久,李方就发表书评《文学也有”》(《中国青年报》1996年7月5日):“古代文学法’奠定于何时,其来龙去脉又是怎的?刘跃进的《门阀士族与永明文学》或许可以给我们提供帮助。”该书评指出:“文学立法主要是语言学上的革命。佛教来,佛教语言梵文,作为印欧语的一,特别注重语音学和语法学,其对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刺激,无异于一个能够产生加速度的作用力,促使国语离开其固有的圆周运动轨道。……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移动地球。看来,刘跃进的尝试,似乎也想在文学史上寻找一个类似的点。” 

著名学者罗宗强先生《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第五章中引用说:“跃进对《文选《玉台新咏》八代选》所选沈约、谢朓、王融三人的九十二首诗逐一标出平仄,结果沈约三十二首共252句,严格律句有118句,占47%,谢朓四十四首共366句,严格入律句有177句,占48%,王融的十六首共112句,严格入句有46句,占41%。律句和律联的成,实际上已经律诗这样一种形式的发展准备了最基本的条件,形成了最基本的特点。这该说是永明声律说的最主要的意义和最重要的贡献。”

著名学者曹道衡先生在《文献学与文学研究》(《辽宁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指出:“这部著作中,作者全面论述了永明文学的特点及其产生原因而且对永作家的生平了许多考订。例如‘四声说’的创始者周颙的卒年,过去许多学者大抵推测为永明七年489以前跃进同志则根据释僧祐《成实论记》沈约《约法师书》材料,考定为永明八年(490)以后,十一年(493)以前。这个结论,可以视为定说。”

(三)《中古文学文献学》,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初版,2023年增订版。

本书综合介绍与分析了中古文学的原始资料和历代研究状况,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为“总集编撰与综合研究”,以《文选》《玉台新咏》为始的中古文学总集作为主要线索,下涉唐宋及其后所编的中古文学总集,兼以正史、目录、其他史籍和部分著名学者研究,全面系统地展现当下可见的中古文学文献资料及研究成果。中编为“中古诗文研究文献”,以时间为纲,以作者为具体线索,上启汉魏,下至隋代,对大量诗文作品加以介绍和考证。下编为“中古小说文论研究文献”,对中古时期的小说和文论进行介绍和考证说明,并辟出专章对《文心雕龙》的情况予以考察、分析。全书文献搜集详尽,考证说明精深入微,是中古文学研究的必备书籍。本书原成稿于1993年,1997年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增订版在初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内容,引用更多材料对文学脉络进行更为详细的梳理,加入更多的文学作家、作品,并吸收近二十年学界的新成果,全书页数几近增加一倍。

沈玉成先生推荐《中古文学文献学》时说,这“是带有开创意义的著作。这样说也许不算溢美,因为作者几乎接触到了国内所能见到的中古文学原始资料和研究文献,做出了繁简得当的介绍和评价,而且这种介绍和评价并非孤立的、零敲碎打的,而是在中古文学的研究体系中为这些材料和成果各安排了恰当的置,如登高望远,村落田园,历历在目。”

曹道衡先生为该书作序说作者“在杭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时,专攻古典文专业,因此对古代典籍和中古时的文学与历史都下扎实的功夫,掌握丰富的资料。他学勤奋刻苦,善于思考和发现问题。”“在提出这许多问题时,刘跃进同志是过了深入细致的考虑的。例如关于钟嵘《品》三篇的位置安排问题,看起来似乎仅仅是版本的不同。但其实则涉及钟嵘对灵运、沈约等重要作家看法,甚至关系到钟嵘对元嘉、永明诗风的态度问题。这前面讲到的《文心雕龙成书于南齐还是梁代的问题一样,都涉及到文学评家作家的相互关系,甚至和一代文学思潮的变密切相关。在论述这些问题时,作者显然不限于介绍学术界对这些具体问题的论争,而是把这些问题作为整个齐文学发展演变过程中各个环节来思考的。

(四)《秦汉文学编年史》 商务印书馆2006年出版

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战国后期到秦汉时期,东汉后期到魏晋时期,南北朝后期到隋唐之际,经历了三次重要转折。研究汉魏六朝文学的学者,面临着这三次历史转型,有许多重要问题值得思考。全书在结构上采用了“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的编年体形式,始于秦王嬴政元年(公元前246年),终于汉献帝刘协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5年),通过逐年排比相关文学史料,展现四百馀年间文学发展的进程。全书由导论、上编、中编、下编和附录组成。导论论述了文学家、文学作品的界定与遴选,指出文学史研究应回归原典,尽可能地勾勒文学风貌、文体特征和文学思想的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还应凭据资料的系统化和检索的科学化,突破既有文学框架,全面而综合地对文学史的诸多观念与演变轨迹作进一步探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框架和主张。上编“秦代文学编年”考订了秦王赢政元年前246年)秦二世胡亥三年(公元前207年)四十余年间文学、文化活动的编年。中编“西汉文学编年”厘定了汉高祖刘邦元年(公元前206年)至淮阳王刘玄更始三年25年)二百余年间文学、文化活动的编年。下编“东汉文学编年”考证了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25年)至汉献帝刘协建安二十五年(220年)近二百年文学、文化活动的编年。附录有人名、篇名索引。全书涉及作家五百余人,作品七百余篇,几乎将这一时期主要文学家和重要作品囊括殆尽,充分展现出四百餘年文学发展的进程和波澜壮阔的历史

根据学者评价,本书的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高度重视秦代文学。秦代由于存在的时间较为短暂,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相对较少,再加上其实施过“焚书坑儒”的文化政策,因此,学者们对秦代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评价甚低。《秦汉文学编年史》则用了四十三页的篇幅来叙述秦代文学四十年间的文学发展历程,涉及到的作家有魏牟、信陵君、庞煖、邹衍、吕不韦、李斯、尉缭子、虞卿、邹奭、孔鲋、陈馀等,作品有《公子牟》《魏公子》《鶡冠子》《邹子》《邹子终始》《吕氏春秋》《谏逐客书》《上书韩王》《上秦王驳议韩非书》《上书对二世》《秦宫金人铭》《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邪台刻石》《尉缭子》《虞卿》《虞氏微传》《邹奭子》《孔从子》《与章邯书》《长城之歌》《仙真人诗》等等,无论是作家还是作品,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秦代文学史的相关著述,可谓是后来居上后出转

真实细腻地描绘了秦汉时期的文人生活及文学创作情况,将当时的政治、经济、外交与文学活动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将文学与相关典章制度等结合起来进行叙述,立体综合,给人身临其境的历史感。

三是重视出土文献,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紧密结合。作者在秦代文学部分就引用了根据湖北出土的文献《睡虎地秦墓竹简》《云梦龙岗秦简》《湖南里耶秦简》等重要资料;在汉代部分,除引用《汉碑集释》中的相关材料以外,还分别利用江陵张家山汉墓、临沂银雀山汉墓、济南洛庄汉墓、长沙马王堆汉墓、阜阳双古堆汉墓、居延汉简以及河北定州汉墓等出土文献资料来考证相关问题,具体而微,很强的学术力度。

提出新鲜的学术观点、提供全面的研究线索。如对于西汉初年流行的“黄老之术”,作者根据陈平、周勃等人的一系列行为,指出“黄老之术不仅仅是一种空洞的说教,而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手段,更是一种韬光养晦的谋略,”“究其实质,是一种战略战术,不仅仅是为安息天下民众的一种手段而已”。(第82-83页)这种见解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再如对于东汉襄楷的《诣阙上疏》《复上疏》《诏诣尚书问状对》这三篇文章,学术界重视不够,作者特意指出这三篇文章在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第一,首次提到了《太平经》”;“第二,首次提到了当时崇尚黄老及佛教的历史事实”;“第三,论及宦官专权的史实”(第546-547页)。另外,作者关于司马相如《子虚赋》定稿年代的考证、关于枚乘《七发》中“要言妙道”含义的阐述,都立论扎实,令人信服。

(五)《〈文选〉旧注辑存》  刘跃进著 徐华校  凤凰出版社2017 年出版

该书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项目,获得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凤凰出版社2017年出版,20册凡一千万字,获2017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2021年获得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图书奖。

作者充分吸收历代旧注重要成果,以宋刻《文选》为工作底本,胪列李善李善独注五臣注《文选集注》所引各家注以及后来陆续发现的若干古注这些珍贵版本所载旧注,除尤袤刻李善注外,清代《文选》学家多数未曾披览。本书将其汇为一编,以便读者统观比照。在前言中,作者曾以班固《典引》蔡邕注为例,发现范晔《后汉书》《文选》所引《典引》,差异大。他还比较了《文选》诸本之间的文字差异,注意到《文选》校读的三种基本途径是根据不同的版本,包括早期钞本如敦煌吐鲁番本、日本所藏古抄本、宋元刊本等加以勘对,还有时代较早的书法作品、碑刻文献等,像唐代陆柬之书《文赋》、柳公权书《演连珠》等,也是比照的重要依据。是借鉴他书选录者,如《文选》选文,有一百多篇见于史传,可以根据宋刻史传,校订文本,转录注释,为读者提供便利;还有的是前人只言片语的引证,也是校勘的重要资源。三是根据同书不同篇目所引及上下文意的推断考订,可以推测六臣注成书之前李善注和五臣注各自传承系统和整体面貌。

《〈文选〉旧注辑存》还分别辑录李善音、五臣音、《〈文选〉音决》音、九条本等日钞本旁记音、敦煌本楚辞音、《史记》三家注、《汉书》颜师古等注、《后汉书》章怀太子注等诸家音注于一编,凡所关涉版本之音注,皆为搜罗,由此,可以就《文选》音加以深入研究。如班固《西都赋》“是故横被六合,三成帝畿。周以龙兴,秦以虎视。”其中“横被”,通常理解为“纵横”的“横”,如李善注、章怀太子注都引用文颖《〈汉书〉音义》曰:“关西为横。”然王念孙、王引之、张云璈、梁章钜、胡绍煐、皮锡瑞皆考证此处出典在今文《尚书·尧典》:“光被四表”。汉人引用,或作“横”,或作“广”,或作“光”,三字古音通用,字异义同。故五臣吕延济注:“横被,广被也。”也就是“充塞”之义,其光芒充塞于六合之间也。由此更见文章精神所在。作者认为,文献整理与文本细读彼此补充,互为表里。版本是文本细读的基础,校勘是文本细读的手段。

(十一)《〈文选〉学丛稿 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出版

梁朝(502—557)昭明太子萧统所《文选》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文学总集。该书分门别类地辑录了先秦至齐梁间三十多位作家七百多作品,其意义和价值是不仅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文学作品,而且通过文章分类,为世人提供文体方面的范本。与稍前于此的《文心雕龙》结合起来研读,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从先秦到齐梁间中国文学发展与演变的轨迹。惟其如此,《文选》研究,隋唐以后成为专门之学,习称《文选》〈文选〉学丛稿》即以这部文学经典为研究对象收录作者《文选》学方面的论文27篇,分为三辑:第一辑为文选论,讨论成书、文体分类、版本、注解、流传、学术史等《文选》研究的基础问题。第二辑“《文选》析读”对《文选》中的代表性篇目、作者予以研究和解读。涉及的体裁包括四言诗、五言诗、骚体、赋等,篇目包括《过秦论》《子虚赋》《上林赋》等,人物包括扬雄、班固、班昭、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王褒等。具体而言,如检讨了《子虚赋》《上林赋》的分篇、创作时间和意义问题,“苏李诗”的年代与作者问题,《典引》的著录、写作、版本和旧注问题等。第三辑“《文选》中的文学批评史料”对《文选》所收具有文学批评意义的专门论文和书序类文字,逐一作深入浅出地解读。主要包括《毛诗序》《典论》《三都赋序》《文赋》《宋书·谢灵运传论》,以及曹丕、曹植、吴质、杨修、陈琳、繁钦之间的往还书信。后记“我研读《文选》的体会”介绍了刘跃进先生从初步接触《文选》,到尝试研读《文选》,再到系统关注《文选》,并编纂《〈文选〉旧注辑存》的过程与体会,阐发了《文选》的经典意义。

1991跃进开始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在以后的三十年间,更是参与了多项文学史研究与教学工作,还协助文学遗产》编辑同仁组织多种文学史理论与实践的学术研讨会。同时他每年还要为《中国文学年鉴》撰写年度综述文章,得以及时跟踪学术界的研究进度跃进主持文学研究个“六十年(即文学所成立六十年、《文学遗产》文学评论》创办六十年)的活动中,曾反复强调指出,文学所向来强调理论研究与文献研究并,在其创办之将古代文学与文学史研究分为两个独立的研究室。前者强调对作家作品的文献研究,后者注重对文学史发展线索理论探讨文学研究所至今仍在努力延续这个学术传统。

四十年的学习过程中,跃进对文学史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多有思索,并在师友的鼓励下,形文字,时有发表锥指管窥,识小积多。书名《文学史的张力》不过是借用了物理学的概念为自己张目。张力,原本是指物体受到拉力作用时,内部一截面两侧存在的相互牵引力。其实文学史也具有这一种特性。文学史研究在还原历史真相与掌控历史叙述之间,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相互牵制的张力。这是文学史理论研究与具体作家作品的文献研究不一样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史研究似乎有其边界,同时又有无限拓展的研究空间。也正文学研究的魅力所在

论著要目

(一)独著

1.《永明文学研究》,台湾文津出版社1992年3月出版

2.《门阀士族与永明文学》,三联书店1996年4月出版

3.《〈金瓶梅〉中商人形象透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年3月出版

4.《中古文学文献学》,列入“中国古文献研究丛书”,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2000年1月第二次印刷。2023年出版增订版。

5.《雄风振采──汉代文学通览》,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3月出版,香港中华书局1997年4月出版,台湾书林出版社1997年6月出版

6.《古典文学文献学丛稿》,初版录》出版社1997年6月版。1999年1月改版

7.《赋到沧桑——中国古典诗歌引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11出版

8.《玉台新咏研究》,中华书局出版2000年7月版

9.《秦汉文学论丛》,凤凰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10.《走向通融——世纪之交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11.《秦汉文学编年史》,商务印书馆2006年5月版

12.《回归中的超越----文学史研究的多种可能性》(论文集)凤凰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

13.《秦汉文学地理与文人分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3月版

14.《门阀士族与文学总集》,60万字,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6月版

15.《跂予望之》凤凰出版社2020年6月版

16.《文学史的张力》,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7月

17.《潮平两岸阔》,浙江古籍出版社2021年7月

18.《<文选>学丛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7月版

19.《从师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5月版

20.《开窗放入大江来----刘跃进讲演录,河北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

(二)合著

1.《南北朝文学编年史》,与曹道衡合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2.《先秦两汉文学史料学》,与曹道衡合著,中华书局2005年2月版

3《<玉台新咏>史话刘跃进著,马燕鑫,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

4.《〈文选〉旧注辑存,刘跃进著,徐华校,凤凰出版社2017年10月版

5.《中国古代文学简史 刘跃进、马燕鑫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1月版

(三)编选

1.《古诗选读》,作家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

2.《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3.《初中朗读背诵文选·古诗词50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4.《中国古代诗歌赏析》(录相带、VCD),清华大学音像出版社2000年版

5.《宋词菁华》,40万字  浙江文艺出版1997年出版

6.《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讲评),凤凰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24万字

7.《六朝作家年谱辑要》,与范子烨合编,74.5万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

8.《建安诗选,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

9.《诗的传统与兴味(与蔡丹君合编),三联书店2022年8月版

(四)主编

1《唐宋名篇·唐宋文卷》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中国古代文学通论·魏晋南北朝文学卷》,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学境----二十世纪学术大家名家研究》 ,与陶文鹏合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4.《中古诗学暨曹道衡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与刘运好合编,《中国诗学研究》第6辑 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中华文学史料》第2辑,学苑出版社2007年版

6中国古代文学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7.《经典传承与现代转型:新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8.《跨界交流与学科对话:宋代文史青年学者论坛》,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9.《现代学术视野下的<文选>研究》,刘跃进、柳宏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

10.《早期文本的生成与传播:周秦汉唐读书会文汇,刘跃进 程苏东主编,中华书局2017年版

11.《桐城派暨古典文化的传承研究与方锡球主编,黄山书社2017年

12.《杜甫与秦陇文化,刘跃进主编,韩高年、彭燕任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3月版

13.《简中国文学史读本》,刘跃进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

14.《汉魏六朝集部珍本丛刊》,刘跃进主编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9年版

15.《中华文学史料第五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版

16.《大北魏文化史论丛,凤凰出版社2020年版

17.《新中国文学研究70年》(朝戈金、刘跃进、陈众义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版。

18.《邺城考古与文化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版

19.《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导读》李建、田泥主编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10月

20.《中国文学史新论》(刘跃进、刘怀荣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版。

21.《杜集珍本文献集成》(宋元卷第一辑),与徐希平主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1年版

22.《杜诗宋元注本丛书》,陆续由凤凰出版社出版

23.《文选文献丛编》,陆续由凤凰出版社出版

24.《文选珍本丛书》,陆续由凤凰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