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文学地理与文人分布》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将秦汉文学置于广阔的历史地理背景下进行综合考察,探讨秦汉时期不同区域文学的空间分布及兴衰变迁,这是该成果的突出特色。该书运用自然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文学,尤其借助于文化区域划分的学术眼光,重新审视秦汉文学,具有学术原创性。该成果是2005年度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8年结项时,被评为优秀。2011年荣列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从三个方面肯定了该书的学术价值:
其一,该课题运用自然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的方法研究文学,拓宽了秦汉文学研究领域,并借助文化区域的划分,使秦汉文学地理有了更直观的体现,从而使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秦汉文化区域划分标准历来不一,该课题充分考虑了行政区域、方言区域、经济区域以及文化区域划分的各自优长和不尽人意之处,特别注意自然地理因素在文化区域划分中的重要作用,将秦汉文化区域划分为八个区域,即三辅文化区域、河西文化区域、巴蜀文化区域、幽并文化区域、江南文化区域、齐鲁文化区域、河洛文化区域及荆楚文化区域。八大文化区域的划分,既有自然地理为依据,又有充分的历史地理为基础,是对统一的秦汉版图进行文化区域划分的一次突破性尝试。在此基础之上的秦汉文学地理及文人分布研究,突破了以往唐前文学地理研究的思维惯性,为学界提供了文学地理的研究范式,具有很高的创新意识与学术价值。
其二,该课题能够运用历史发展观念,使文学地理研究既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征,同时又能充分注意特定地域文学兴衰更替的历史轨迹,使该课题的秦汉文学地理研究鲜明地表现出时空交融的特色。如三辅地区作为秦与西汉的政治文化中心,以经史为核心的文人群体的形成,有一个发展过程。《多元文化的融汇与三辅文人群体的形成》一文,始终以三辅区域为中心,从政治措施的推行、多元文化的交汇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这一区域文化特色及文人群体的形成过程。特定的地域浓缩了历史文化变迁,增强了秦汉文学地理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的积淀与厚重。上编其馀各篇如《江南的开发及其文学的发轫》《“三楚”的疆域及其文学传统》《河西四郡的建置与西北文学的繁荣》等文,或着重于地域空间的历史沿革辨析,或在文学地理视阈下分析该区域的文学发展变迁,几乎涵盖了该课题提出的秦汉八大文化区域,体现该课题时空交融的独特的研究视角。
其三,运用文献统计方法,对秦汉文人分布进行“系地”文献整理工作,这是该课题的一大建树。秦汉文人史料散见于史传文献中,勾稽史料并进行“系地”,工作十分繁难;文人分布的历史跨度以及秦汉行政区划的空间变更,又给“系地”工作增加新的难度。课题基于秦、西汉和东汉,郡国数目及辖控范围虽有变化,但各个地区划分并没有产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一认识,下编“秦汉文人分布”,以《汉书·地理志》所载103郡国为单位,以《汉书》《后汉书》所载作家籍贯为依据,运用文献统计方法,对秦汉文人分布进行了“系地”,从而使下编“秦汉文人分布”与绪论“秦汉区域文化的划分及其意义”及上编“秦汉文学地理”相呼应,基本上反映了八大文化区域文人分布情况,为文学地理的“系地”工作及文人分布研究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综上,该课题在理论创新、研究方法与资料处理和运用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鉴定等级为优秀。2016年获得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2017年获得第四届思勉原创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