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翻译文学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具有的重要意义长期未获得足够重视。中国当代文学承袭五四新文学的“拿来主义”,在将中国文学经验“世界化”的同时,不仅始终具有世界文学视野,也有意通过对外国文学有选择的翻译,建构一种世界文学图景。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深受翻译文学的影响和滋养,也始终将这种影响和滋养内在化,熔铸为自身新的文学创造。虽然始终需要面对外国文学原作,但无论是中国语境还是...
查看详情引言 在当代中国的电影理论话语与创作实践中,“电影文学”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概念。1949年以来,国内出版了大量冠以“电影文学”之名的电影剧本和学术出版物。20世纪80年代初,官方主导成立了全国性学术团体“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一直运行至今。一些综合性大学和艺术院校开设有“电影文学”专业和“电影文学”课程,学者们申请各种以“电影文学”为选题的学术项目……这些事实均凸显了“电影文学”...
查看详情摘 要 :孙犁在“土改”题材小说《村歌》中呈现出紧跟政治的创作姿态以及概念化的痕迹。然而,在合作化题材小说《铁木前传》中,作家却重点表现农村社会的伦理与日常生活。这种创作取向远离当时的主流创作倾向,使《铁木前传》发表后受到批判,孙犁也因精神压力和身体原因长期搁笔,直至新时期开启后才重新开始写作。事实上,孙犁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紧跟政治到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疏离政治的创作姿态的转变...
查看详情摘 要 视觉形式既是中国新诗传播接受的载体,也是传播接受的内容,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蕴,也为新诗听觉形式提供重要导引,是中国新诗文体建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新诗先驱者的文体意识经由西方诗歌视觉体式而萌发,分行书写成为中国新诗文体辨识的首要指标,从“诗形”上完成了散文与新诗的文体界分,意味着中国新诗文体建构的自觉。以“行”为视觉形式的建构单位,摆脱了以“句”为枢纽的传统诗歌...
查看详情
作为一个以时间维度结构出来的概念,新世纪(21世纪)文学之“新”是不言而喻的,它指向在与现实同步展开过程中形成的新的文学场域,以及在此场域中产生的文学作品与文学新人。但是,如果我们把新世纪二十多年来的文学作整体观,则应将之与逝去的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最后的十年——90年代——关联起来,才能看出它与此前文学的承续与差异。在一篇讨论90年代文学的文章中,笔者认为,如果说作为一个文...
1928年9月,未名社出版部出版了《朝花夕拾》(可称之初版本)。在此之前,《莽原》半月刊上[1]发表了一组以“旧事重提”为副标题的系列文本(可称之原刊本)。孙用在《鲁迅全集校读记》中,曾对《朝花夕拾》的原刊本与文集本进行了对校。其间的大部分差异,已如孙用在书中所揭示。而限于篇幅,《鲁迅全集校读记》只录入了“很小一部分”标点符号的变动[2]。更多具体情形未被完整呈现。实际上,标点符号修改...
查看详情摘 要:从思想实验的角度来理解鲁迅的《伤逝》,小说中的爱情构成了个人主义在中国可能性的提喻。围绕个体自主性的问题意识,结合鲁迅早期对于个人主义的理论思考,透过对子君和涓生的行事逻辑和常人角色的分析,尤其是借助于个人主义、真实性、不道德这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观念符码,可以看到个人主义在中国社会遭受失败的必然命运。鲁迅本人在涓生的双重拒绝中所显示的无地彷徨,其实是依然在坚持着...
查看详情 《考据与救世:晚清学政江标日记和信札研究》
黄政 著
丛书:日记研究丛书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2月
定价:98.00元
ISBN:978-7-5506-4025-2
江标(1860-1899),字建霞,号师鄦,又自署誃笘,清代著名官员、学者、诗人、藏书家、出版家、书画家。《考据与救世:晚清学政江标日记和信札研究》大致分为江标进...
一、《靖康稗史》内容与学界使用综述
《靖康稗史》包含《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开封府状》《瓮中人语》《南征录汇》《青宫译语》《呻吟语》《宋俘记》,统称稗史七种。
清末谢家福最早发现《靖康稗史》,于光绪十八年(1892)将抄录本送给藏书家丁丙,在民国二十八年(1939)编入《己卯丛编》,但最广泛流传,是中华书局将其列入“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崔文印...
《稗家粹编》是一种罕见的古体小说选本,属于明代胡文焕所编的《胡氏粹编五种》之一。向志柱先生于二〇〇五年“发现”了这部孤本,进行仔细研究,陆续发表了多篇文章,并对此书作了精心整理,交中华书局出版(二〇一〇年),从此孤本不孤,有了一个更为精善的版本。向志柱先生“十年磨一剑”,又在广泛他校的基础上,对《稗家粹编》的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作了深入探讨,整合成《〈稗家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