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设置 > 研究室 > 古代文学研究室 > 历任专家学者 > 第四代 > 王筱芸 > 个人代表作
《文学与认同:蒙元西游、北游文学与蒙元王朝认同建构研究》


《文学与认同:蒙元西游、北游文学与蒙元王朝认同建构研究》,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4

本书是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建构”七卷本之一的蒙元文学部分。本课题是介于文学和精神建构之间的跨学科研究,是突破传统文学史“作家与作品”、“形式与内容”研究定势开拓的新研究视域。文化、族群王朝认同,是华夏民族精神建构的重要范畴。也是历代王朝改朝换代之际,统治者和士人群体重视并且合谋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王朝认同在建构王朝合法性、权威性的同时,亦型塑参与建构的士人群体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

蒙元王朝是北方民族建立的第一个南北大一统王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贵族,尚武崇商重匠轻文,与崇文仁独尊儒术的中原王朝相异元朝“内北方外中国”的北方边疆民族中心,与传统“内诸夏而外夷狄”“不与夷狄之主中国”的中原中心相悖;由此颠覆历代以儒术汉法为中心的族群、文化、王朝认同。传统南北东西夷夏尊卑之族群、文化、制度、王朝认同的颠覆解构和重构,是这个时代的现实,也是蒙元研究最复杂的难点。纵观明代至今的蒙元史研究和王朝认同研究,从明代“胡化”一统天下,到清雍正时期将夷夏尊卑转化为夷夏地域差异认同,从此开启清朝“补缀元史”复兴元史研究的高潮。民国至建国初期“华化说”,因重新强化汉文化对北方边疆民族的同化一度振奋人心。可惜它可以解释元代中后期色目蒙古等北方族群华化的文化认同问题,却无法解释虽然多族、多地域、多语、多制、多文化矛盾冲突贯穿蒙元王朝始终,仍然挡不住南北士人群体通过他们的文学创作、审美想象持续不断进行“大一统”王朝认同建构的事实。新时期来,历史学界提出的以北方民族为中心的蒙王朝“多族统合说”和“多族大一统”论,终于开始将蒙元史置于华夏民族认同建构进程和多元认同转型拓展的角度,予以新的检视和阐述,由此开辟出一片学术新视野、新天地。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学术的进步。本书正是在这个时代赋予的新视野开始新的研究尝试。

本书分四个部分,导论:华夏民族认同精神史进程中的蒙元王朝认同建构。研究蒙元时期族群、王朝认同在华夏民族认同建构发展进程的特殊性,追溯先秦以来形成的华夷之辨华夷同源共祖两种认同模式,以及对历代中原王朝和北方民族王朝认同建构的不同作用。凸显蒙元时期由先秦以来中原中心族群、文化、王朝大一统认同,向北方中心多族多文化大一统认同转型拓展;以及在华夏民族认同精神建构进程的意义和作用。本书第一、二、三章,阐述蒙金之交、蒙元之交、宋元之交改朝换代之际,三个不同的士人群体(金朝西游士人群体、金莲川幕府士人群体、北游江南士人群体)如何通过文学进行族群、文化、王朝认同建构的不同历程和不同特点。

蒙金之交西游士人群体,通过新西域诗进行的蒙古大一统王朝的想像性建构,企图将蒙古西征大军征伐无度杀戮无辜的现实合法化,却又时时陷入理想想象与现实冲突的矛盾,是西游士人想象性认同建构与现实冲突的反映。蒙元之交的金莲川幕府北方士人,恰值忽必烈处于利用汉人汉地资源争夺汗位,从草原中心向汉地中心转移之时,他们在运筹帷幄参与元朝建国立制之时,通过治国策论和将忽必烈纳入华夏历代圣人明君的文学想象,建构新的王朝、族群认同和君主认同。他们是蒙元时期最得君王重用的群体,但最终仍然不能避免因为族群、文化和价值取向差异而被边缘化的命运。宋元之交北游的江南士人,骤然坠入元朝内北人而外南人的族群、地域、文化认同解构突变,遭遇元朝四等人制之末的命运;少数北游的南方文人充任元廷馆阁文臣,通过大都朝会和两都巡幸应制文学建构多族大一统王朝认同和君主认同。这些西游、北游士人群体,顽强地借助华夏大一统认同思想资源,从各个方面重构一套既适应元王朝北方民族为中心的多族、多语、多制特性,但又是以华夏大一统认同建构为主干的多族大一统王朝认同。以此确立元王朝的合法性和权威性,确立蒙元、金元、宋元南北士人群体赖以安身立命的身份认同和王朝认同。从表面上看,蒙金、蒙元、宋元之交的士人群体运用的认同建构方法,同历代王朝一样,不出“用夏变夷”“天命论”“大一统”传统思想资源,实际上,他们已经将汉以来以中原为中心的大一统认同北方边疆民族中心大一统认同开放转型。新的认同模式和认同经验拓展华夏多族大一统认同精神建构模式,成为当代中国“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认同建构的远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