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望南山——文化视域中的陶渊明》,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
2月版,330千字
本书由上、中、下三篇组成。
上篇主要以陶渊明“无弦琴”为切入点来探讨陶渊明的文学创作与音乐艺术的关系,涉及的问题主要有(一)陶渊明“无弦琴”的由来及其对老子哲学的演绎;(二)陶渊明的音乐艺术与日常生活;(三)陶渊明对自然之声的倾听与欣赏;(四)陶渊明对乐府诗的学习与模拟;(五)陶渊明与楚声音乐(六)陶渊明对音乐故事的叙述以及乐教思想。本书彻底推翻了前人关于陶渊明“性不解音律”的说法,展示了伟大诗人陶渊明的另一种风采。
中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五斗米”的故事:陶渊明的宗教信仰及相关问题》,对陈寅恪陶渊明为天师道教徒之说进行了全面的论证,从服食养生,“临终高态”,家族关系以及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与浙江天师道的关系等多种视角证明了陶渊明的宗教信仰为天师道。第二部分《拒斥与吸纳:论陶渊明与庐山佛教之关系》,全面系统地考察了陶渊明与庐山佛教之关系,指出在宗教信仰、文化观念上陶渊明对庐山佛教是坚决拒斥的,但在文学形式、诗歌艺术方面又充分吸纳了庐山佛教文学的营养,因而使其文学创作呈现极为特殊的艺术风貌。
下篇包含对陶渊明作品的三个专题研究。第一部分通过对相关史料的辨析,考证了出现于陶渊明的组诗《咏贫士》中的两个未明人物,证明“阮公”为阮修,“惠孙”为孙钟。阮修作为西晋后期的名士,其清谈雅论与文采风流均影响于当时;后者作为东汉后期东南地区的富商,为江东孙氏之霸业开疆奠基。第二部分在全面的文本疏理的基础上,分别从晋宋之际政治史、佛学史和儒学史的角度对陶渊明《示周掾祖谢》一诗进行了阐发,从而具体而微地揭示了这首诗的思想寄托和艺术特质。最第三部分结合丰富的第一手材料,通过对陶渊明《饮酒》其五的周密考论,对这首诗的文本进行了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