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与止酒——互文性视域下的陶渊明诗》(学术专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6月版,362千字
本书是我国学术界第一部运用互文性理论研究陶诗的学术专著,堪称为一部用新的理论方法构建的具体而微的中古诗史。从这一特殊的理论视域出发,作者还原了鍾嵘品陶的真意,彰显了其在互文性方面孤明先发的理论意义。本书的上篇破解了《拟古》九首的文学密码,指出作品主要采取著名诗人曹植...
《悠然望南山——文化视域中的陶渊明》,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2月版,330千字本书由上、中、下三篇组成。上篇主要以陶渊明“无弦琴”为切入点来探讨陶渊明的文学创作与音乐艺术的关系,涉及的问题主要有(一)陶渊明“无弦琴”的由来及其对老子哲学的演绎;(二)陶渊明的音乐艺术与日常生活;(三)陶渊明对自然之声的倾听与欣赏;(四)陶渊明对乐府诗的学习与模拟;(五)陶渊明与楚声音乐(六)...
查看详情
《“四皓”:中古時代隱逸文化的符號》
濟南:《文史哲》,2022年第3期,第85-95頁,20千字
秦汉之际的著名隐士“四皓”之所以成为中古时代隐逸文化的一个符号,原因在于他们在易代时期做出的抉择,而士人的这种抉择是最见人性最见人情最见人心最见人品的。西汉时代司马迁、扬雄对“四皓”的文化定位,为中古士人对“四皓”的接受和阐释预留了广阔的空间,充满了文化的张力。重视自然者,推重...
《“陶集年号甲子案”与陶渊明自定本集》
北京:《文学评论》,2022年第6期,第168-180頁,240千字
“陶集年号甲子案”滥觞于《宋书·陶潜传》,唐李延寿《南史》及《文选》五臣注为之助澜推波,遂使此案衍为洪流,深入人心。一方面,历代文人在征其典而不考其实的情形下,因寄所托,反复化用陶集书“甲子”之典;另一方面,中外学者戮力探索、辨析此案的幽明、是非。前者为别有怀抱之文学创...
《陶渊明“心好异书”解》
广州:《中山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第1-13页,20千字
本文通过对中古时期“异书”内涵的考索,确认颜延之《陶征士诔并序》所谓“心好异书”乃是“心好纬书”的隐语。在南北朝时期,纬书多次被官方纳入禁书之列,因为纬书的内容常常涉及天人革命和改姓易代的重大话题,极易触动人们的政治神经,因此,颜延之就绝不会明言陶渊明“心好纬书”。但陶渊明对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