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优势学科和古代文学优势学科联合主办的讲座在文学研究所会议室举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荣休教授、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蔡宗齐先生应邀作题为“医治‘文论失语症’的实践——以多阶段归纳研究揭示中国古代文论内在系统”的讲座。
路育松副所长代表文学所向蔡教授表示欢迎和感谢,向在座师生介绍蔡教授的学术研究和主要成果、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优势学科和古代文学优势学科的基本情况,并对两个学科的未来发展提出要求,今后不仅根据专业情况多开展学术活动,也要注意打破学科壁垒,开展多学科、跨学科的对话与合作,共同将优势学科建设好。
蔡宗齐教授的报告从中国文论“失语症”切入,分析“失语症”的逻辑起点,由此探讨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并系统阐述了归纳研究的七个阶段——阅读原文、文本细读、审美接受等,揭示中国文论的统一范式。蔡教授从对文论经典原文和互文分析出发,梳理阐述了文论关键术语、概念、命题的历史演变,指出它们在历代文学论、创作论、理解论、审美论发展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在更高的理论层次上,从刘若愚循环互动的文论图式得到启发,发现整体性思维在共时和历时两个维度上统摄了古代文论方方面面,使之形成一个繁富庞大,极有立体感的有机体系。古代文学论、创作论、理解论和审美论历史发展的动力和历史发展轨迹,以及这四种理论类型各自核心主题的演变、四者之间纵横交错的关联和共鸣,无不彰显出古代文论基于整体性思维的系统性。这种独特系统性的发现,足以证明所谓中国文论无系统、模糊、变动等观点都是错误的,都是按照西方文论范式来评价中国古代文论的产物。以整体思维为圭臬的中国文论范式,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以之为参照,西方文论研究者可以发现自己的传统并非是普世,而是带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如此开启平等的、严肃的跨文化对话,无疑是发现中国文论自身体系的最大意义。蔡教授坚信,战胜“失语症”焦虑,以平和的心态进行深入的学术和文明对话,就一定能有力地推动中西文论研究的共同发展。
主持人杨子彦研究员对蔡教授的讲座进行简要总结,将其观点放置在文论体系研究史中肯定其价值与意义。在随后的与谈环节,王秀臣编审认为蔡教授将中国诗歌独有的内在体系和理论进行了系统归纳,十分深刻。中国文论体系自有其范式和原则,现象上是中国的,应用上却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它贯通古今,惟其普遍,故习见而相忘,这是“失语症”的症结。刘宁研究员高度评价蔡宗齐教授在中外文论交流对话方面的卓越贡献,认为蔡教授是医治“文论失语症”的深思者与力行者,讲座展现了其“超文化”视野,对如何促进中外理论的交流互鉴有重要启发意义,为中国当代文论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讨论环节,范子烨研究员认为蔡教授的研究展现了文化自信,文学研究应追求科学化,同时要注意与资料化和数据化加以区分。文学所陈才智、李芳、刘卓、刘玲华等科研人员也都围绕讲座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文学所学者暨社科大研究生三十余人聆听了这次讲座。
(供稿:刘姝含、田昊)
(供图:袁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