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界动态
“70年代海外台湾留学生的保钓统一运动”学术讲座综述

20234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台港澳文学与文化研究室、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70年代海外台湾留学生的保钓统一运动”学术讲座在文学研究所第一会议室召开。主讲人是原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全国政协常委吴国祯。文学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刘玉宏,纪委书记、副所长饶望京及所内外学者、学生参加了交流。本次讲座由文学所台港澳研究室主任张重岗研究员主持。

吴国祯1970 年获台湾清华大学化学系学士学位,1976 年获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70年代留学美国期间曾参与海外台湾留学生的“保钧、统一”运动。著有《在历史面前》《荷清苑书简——与台湾青年朋友的通信》《两岸一世情:我的大陆岁月》等。

 

 

刘玉宏在欢迎辞中,对吴国祯教授在70年代决意回国工作的选择表达由衷的钦佩和敬意,并从党和国家对钓鱼岛问题的重视、地方志与钓鱼岛归属研究、历史视野对文学研究的启发等维度,阐述了本次讲座对于中日问题研究、两岸文化交流的意义。

吴国祯以《台湾问题的历史与现状》为主题,深入分析了由台湾问题引发的历史观思考、两岸思想视野的突破等议题。在讲座中,回顾了在美台湾留学生的保钓示威游行经历和报刊发行情况,展示了众多珍贵的视频、图片资料。介绍了清华大学对保钓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情况。他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视野评价“保钓、统一”运动,认为两岸交流应始于海外学生与大陆建立的交流关系。由此以观,海外的台湾留学生,是两岸关系的破冰者、开拓者。他强调“保钓、统运”应该成为台湾历史和两岸关系史的重要部分。最后,特别寄希望于海峡两岸的青年,认为他们有责任有能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在对谈环节,社科院文学所台港澳室副研究员李晨围绕吴国祯先生精神转变的关键节点及背后的心路求索过程展开交流。副研究员郑海娟针对70年代海外留学生内部力量的异质性提出问题。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吕欣桐从吴国祯及其同时代人青春时代的生命体验出发,追问“保钓、统一”运动影响下的文学活动。关于保钓运动的评价及相关历史细节、历史观的重建等,也是学者们关注的话题。

 

在总结发言中,张重岗研究员充分肯定了本次学术讲座对于台湾问题研究的意义,希望文学所的同仁们打开历史视野,深化台湾文学研究,促进两岸文化交流。

(张冰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