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成书时代 |
频次 |
卷名 |
所指人物 |
原文 |
汉书 |
汉 |
1 |
卷二十七《五行志》上 |
泛指通礼制的儒生 |
罢太上皇孝恵帝寝庙皆无复修,通儒以为违古制。 |
后汉书 |
南朝宋 |
12 |
卷五十五《卓茂传》 |
卓茂 |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习诗礼及历算,究极师法,称为通儒。 |
|
|
|
卷五十七《杜林传》 |
杜林 |
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
|
|
|
卷六十六《贾逵传》 |
贾逵 |
逵所著经传义诂及论难百余万言,又作诗颂,学者宗之,后世称为通儒。 |
|
|
|
卷七十《班彪传》 |
班彪 |
论曰: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行不踰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 |
|
|
|
卷九十《马融传》 |
马融 |
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 |
|
|
|
卷九十四《卢植传》 |
马融 |
臣少从通儒故南郡太守马融受古学,颇知今之礼记特多回冗。 |
|
|
|
卷九十四《卢植传》 |
班固、贾逵、郑兴父子 |
中兴以来,通儒达士班固、贾逵、郑兴父子,并敦悦之。 |
|
|
|
卷一〇六《刘宠传》 |
刘丕 |
父丕博学,号为通儒。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 |
|
|
|
卷一〇八《蔡伦传》 |
刘珍 |
太仆四年,帝以经传之文多不正定,乃选通儒谒者刘珍及博士良史诣东观各雠校汉家法,令伦监典其事。 |
|
|
|
卷一〇九《董钧传》 |
董钧 |
钧博通古今,数言政事。永平中为博士时,草创五郊祭祀及宗庙礼乐,威仪章服,辄令钧参议,多见从用,当世称为通儒。 |
|
|
|
卷一〇九《李育传》 |
李育 |
育以公羊义难贾逵,往返皆有理证,最为通儒。 |
|
|
|
卷一一二《方术列传》 |
泛指儒生 |
是以通儒硕生忿其奸妄不经奏议慷慨以为宜见藏摈。 |
书名 |
成书时代 |
频次 |
卷名 |
所指人物 |
原文 |
三国志 |
晋 |
2 |
《魏志》卷二十五《杨阜传》 |
泛指儒生 |
可命群公卿士通儒,造具其事以为典式隆。 |
|
|
|
《蜀志》卷十二《杜琼传》 |
谯周 |
虽学业入深,初不视天文有所论说,后进通儒谯周常问其意。 |
宋书 |
梁 |
1 |
卷十二《历志》 |
泛指精通历法的儒生 |
尚书令陈群奏以为历数难明,前代通儒多共纷争。 |
南齐书 |
梁 |
3 |
卷九《礼志上》 |
泛指儒生 |
江左以来,通儒硕学所历多矣。 |
|
|
|
卷九《礼志上》 |
泛指儒生 |
通儒达识,不以为非。 |
|
|
|
卷十《礼志下》 |
泛指儒生 |
含闰之义,通儒所难。 |
魏书 |
齐 |
8 |
卷六十四《郭祚传》 |
郭祚祖先郭淮 |
先人以通儒英博,唯事魏文。 |
|
|
|
卷六十五《李平传》 |
泛指儒生 |
简试通儒,以充博士。 |
|
|
|
卷八十四《孙惠蔚传》 |
泛指儒生 |
臣学阙通儒,思不及远。 |
|
|
|
卷八十四《李业兴传》 |
李业兴 |
李业兴硕学通儒,博闻多识。 |
|
|
|
卷九十《李谧传》 |
泛指儒生 |
广搜通儒之说,量其当否。 |
|
|
|
卷九十《李谧传》 |
郑玄 |
郑康成汉末之通儒,后学所宗正释五室之位。……通儒之注,何其然乎? |
|
|
|
卷九十一《儒林传》 |
泛指儒生 |
请付中秘通儒达士,定其得失。 |
|
|
|
卷一〇九《乐志》 |
泛指精通礼乐的儒士 |
雅声古器,几将沦绝。汉兴制氏,但识其铿锵,鼓舞不传其义,……故王禹、宋晔上书切谏,丙强、景武显著当时通儒达士,所共叹息矣。 |
晋书 |
唐 |
4 |
卷十七《律历》 |
泛指精通历法的儒生 |
尚书令陈群奏以为历数难眀,前代通儒多共纷争。 |
|
|
|
卷九十一《儒林·王欢传》 |
王欢 |
欢守志弥高,遂为通儒。 |
|
|
|
卷九十五《艺术·索紞》 |
索紞 |
索紞字叔彻,敦煌人也。少游京师,受业太学,博综经籍,遂为通儒。明阴阳天文,善术数占候。 |
|
|
|
卷一一三《苻坚传》 |
泛指才堪干事的儒生 |
坚广修学宫,召郡国学生通一经以上充之公卿,已下子孙并遣受业,其有学为通儒,才堪干事,清修廉直,孝弟力田者,皆旌表之。 |
梁书 |
唐 |
2 |
卷四十《司马褧传》 |
司马褧 |
天监初,诏通儒治五礼,有司举褧治嘉礼。 |
|
|
|
卷四十八《严植之传》 |
严植之 |
高祖诏求通儒治五礼,有司奏植之治凶礼。 |
陈书 |
唐 |
2 |
卷十六《蔡景历传》 |
泛指通儒 |
文人则通儒博识,英才伟器。 |
|
|
|
卷十六《谢岐传》 |
谢峤 |
岐弟峤笃学,为世通儒。 |
隋书 |
唐 |
6 |
卷十《礼仪志五》 |
泛指精通礼制的儒士 |
司马彪志亦云:“汉备五辂,或谓德车,其所驾马,皆如方色。”唯晋太常卿挚虞独疑大辂,谓非玉辂。挚虞之说理实可疑。而历代通儒混为玉辂,详其施用,义亦不殊。 |
|
|
|
卷十二《礼仪志七》 |
泛指精通礼制的儒士 |
在外常所著者通用杂色祭祀之服,须合礼经宜集,通儒更可详议。 |
|
|
|
卷三十八《卢贲传》 |
泛指精通礼乐的儒士 |
贲以古乐宫悬七八损益不同,历代通儒,议无定准。 |
|
|
|
卷四十九《牛弘传》 |
泛指精通礼制的儒士 |
宋齐已还,咸率兹礼,此乃世乏通儒,时无思术,前王盛事于是不行。 |
|
|
|
卷五十六《杨汪传》 |
泛指儒生 |
帝令百寮就学,与汪讲论天下,通儒硕学多萃焉,论难锋起,皆不能屈。 |
|
|
|
卷七十五《刘焯传》 |
刘焯、刘炫 |
故时人称二刘焉,……以为数百年已来,博学通儒,无能出其右。 |
南史 |
唐 |
6 |
卷六十二《贺玚传附贺琛传》 |
贺琛 |
世习礼学,究其精微,古述先儒,吐言辩絜,坐之听授,终日不疲……往复从容,义理该赡,溉叹曰通儒硕学。 |
|
|
|
卷六十二《司马褧》 |
司马褧 |
梁天监初,诏通儒定五礼,有举褧修嘉礼。 |
|
|
|
卷六十八《谢岐传》 |
谢峤 |
弟峤笃学为通儒。 |
|
|
|
卷七十一《儒林·严植传》 |
严植之 |
少善庄老,能玄言,精解《丧服》《孝经》《论语》。及长遍习郑氏《礼》《周易》《毛诗》《左氏春秋》。……梁天监二年,诏求通儒修五礼,有司奏植之主凶礼。 |
|
|
|
卷七十一《儒林·顾越传》 |
泛指儒生 |
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
|
|
|
卷七十五《隐逸·陶玄景》 |
泛指擅长礼法的儒生。 |
又以历代皆取其先妣母后配飨地祗,以为神理宜然,硕学通儒,咸所不悟。 |
北史 |
唐 |
10 |
卷三十《卢同传附卢贲》 |
泛指精通礼乐的儒生 |
以古乐宫县七八损益不同,历代通儒议无定准。 |
|
|
|
卷三十三《李伯效传附李谧传》 |
泛指儒生 |
乃藉之以礼传,考之以训注,博采先贤之言,广搜通儒之说。 |
|
|
|
卷三十三《李伯效传附李谧传》 |
郑玄 |
郑康成汉末之通儒,后学所取正释五室之位谓土居中木火金水各居四维。……通儒之注,何其然乎? |
|
|
|
卷四十三《郭祚传》 |
郭祚祖先 |
昔臣先人以通儒英博,唯事魏文。 |
|
|
|
卷四十三《李崇传附李平传》 |
泛指儒生 |
劝课农桑,修饰太学,简试通儒,以充博士,选五郡聪敏者以教之。 |
|
|
|
卷七十四《杨汪传》 |
泛指儒生 |
帝令百竂就学与汪讲论,天下通儒硕学多萃焉,论难锋起,皆不能屈。 |
|
|
|
卷八十一《儒林传小序》 |
泛指儒生 |
虽通儒盛业,不逮晋魏之臣,而风移俗变,抑亦近代之美也。 |
|
|
|
卷八十一《儒林传·李业兴》 |
李业兴 |
李业兴硕学通儒,博闻多识,万门千户所宜询访。 |
|
|
|
卷八十二《儒林·刘焯传》 |
刘焯、刘炫 |
论者以为数百年已来,博学通儒,无能出其右者。 |
|
|
|
卷八十二《儒林·刘炫传》 |
刘炫 |
刘炫字光伯,河间景城人也。少以聪敏见称,与信都刘焯闭户读书十年不出。炫眸子精明,视日不炫,强记黙识,莫与为俦。左画圆,右画方,口诵目数耳听,五事同举,无所遗失。周武帝平齐,瀛州刺史宇文亢召为户曹从事,后刺史李绘署礼曹从事,以吏干知名。……刘炫学实通儒,才堪成务,九流七略,无不该览。 |
书名 |
成书时代 |
频次 |
卷名 |
所指人物 |
原文 |
旧唐书 |
五代 |
9 |
卷二十一《礼仪志一》 |
指唐初制定礼仪的大儒 |
当时通儒议功度德,尊神尧克配彼天,宗太宗以配上帝,神有定主,为日已久。 |
|
|
|
卷二十二《礼仪志二》 |
泛指汉代精通礼仪的儒生 |
太室虽有五名而以明堂为主,汉代达学通儒,咸以明堂太庙为一。 |
|
|
|
卷二十五《礼仪志五》 |
泛指初唐礼制大儒 |
武德之初议宗庙之事,神尧听之,太宗参之,硕学通儒森然在列,而不议立皋陶凉武昭之庙,盖知其非所宜立也。 |
|
|
|
卷二十六《礼仪志六》 |
泛指儒生 |
何必拘滞隔三正乎?盖千里一失,通儒之蔽也。 |
|
|
|
卷七十《王珪传》 |
王颇 |
季叔颇当时通儒,有人伦之鉴尝,谓所亲曰:“门户所寄,唯在此儿耳。” |
|
|
|
卷九十二《韦安石传附韦陟传》 |
韦陟 |
永泰元年,诏曰:……韦陟敦敏直方,端严峻整,弘敷典礼,表正人伦,学冠通儒,文合大雅。 |
|
|
|
卷一一九《杨绾传》 |
泛指儒生 |
其国子博士等望加员数,厚其禄秩,选通儒硕生间居其职。 |
|
|
|
卷一三八《贾耽传》 |
泛指通晓地理的儒生 |
或名号改移,古来通儒罕遍详究。 |
|
|
|
卷一九〇《贾至传》 |
泛指儒生 |
其国子博士等,望加员数,厚其禄秩,通儒硕生间居其职。 |
新唐书 |
宋 |
6 |
卷四十四《选举志》 |
泛指儒生 |
请增博士员,厚其廪,稍选通儒硕生间居其职。 |
|
|
|
卷九十八《王珪传》 |
王颇 |
季父颇通儒,有鉴裁,尤所器许。 |
|
|
|
卷一〇一《萧瑀传》 |
柳顾言、诸葛颖 |
通儒柳顾言、诸葛颍叹曰:“是足针孝标膏肓矣。” |
|
|
|
卷一〇七《赵元传》 |
赵掞 |
祖掞,号通儒,在隋与同郡刘焯俱召至京师。 |
|
|
|
卷一四五《黎干传》 |
泛指唐初精通礼制的大儒 |
唐家累圣历祀百年,非不知景帝为始封,当时通儒钜工尊高祖以配天,宗太宗以配上帝,人神克厌,为日既久。 |
|
|
|
卷一九八《儒学传序》 |
指南北朝时经学大师。 |
帝又雠正《五经》缪阙,颁天下示学者,与诸儒稡章句为义疏,俾久其传。因诏前代通儒梁皇偘、褚仲都、周熊安生、沈重、陈沈文阿、周弘正、张讥、隋何妥、刘炫等子孙,并加引擢。 |
书名 |
成书时代 |
频次 |
卷名 |
所指人物 |
原文 |
宋书 |
元 |
3 |
卷三〇三《张齐贤传》 |
指有政务能力的官员 |
臣虑群臣多以纤微之利克下之术侵苦穷民以为功能,至于生民疾苦,见之如不见,闻之如不闻,敛怨速尤,无大于此。伏望慎择通儒,分路采访两浙江南荆湖西川岭南河东,凡前日赋敛苛重者改而正之,因而利之,使赋税课利通济可经久而行。 |
|
|
|
卷三九七《薛叔似传》 |
薛叔似 |
薛叔似通儒也。不幸以开边事累之。 |
|
|
|
卷四三八《儒林·王应麟传》 |
泛指有政务能力的官员 |
王应麟,字伯厚,庆元府人,九岁通六经,淳佑元年举进士,从王野受学。调西安主薄,民以年少易视之,输赋后时。应麟白郡守,绳以法,遂立办。丁父忧,服除,调扬州教授。初,应麟登第,言曰:“今之事举子业者,沽名誉,得则一切委弃,制度典故漫不省,非国家所望于通儒。” |
书名 |
成书时代 |
频次 |
卷名 |
所指人物 |
原文 |
明史 |
清 |
3 |
卷一一六《诸王传》 |
泛指儒生 |
乃访求海内通儒,缮写藏弆。 |
|
|
|
卷一三七《桂彦良传》 |
桂彦良 |
帝曰:“彦良所陈,通达事体,有裨治道。世谓儒者,泥古不通,今若彦良可谓通儒矣。” |
|
|
|
卷二八五《王冕传》 |
王冕 |
王冕,字符章……冕因去依僧寺夜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称通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