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设置 > 研究室 > 文艺理论研究室 > 历任专家学者
何西来


何西来(1938-2014),原名何文轩,笔名秦丁、安和、陈沙、郗来等。1938年生于陕西临潼县秦皇陵东上何村(今秦兵马俑博物馆所在地),五岁入村塾启蒙。曾先后就读于县城骊山第一中心国民小学,新丰镇鸿门小学。1949年考入西安市二中。195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留校任助教一年。1959年,经推荐考入由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与中国人民大学合办的文艺理论研究班,师从何其芳。1963年毕业,调入文学研究所工作。曾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文学评论》副主编、主编,研究生院文学系主任,所学术委员等。又曾先后被聘为中国人民大学图书资料中心学术顾问,延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鲁迅文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客座或兼职教授,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聘研究员等。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资深会员、理事,中国生态书画院副院长。主要著作有《新时期文学思潮论》、《探寻者的心踪》、《文艺大趋势》、《文学的理性和良知》、《文格与人格》、《纪实之美》、《横坑思缕》、《绝活的魅力》、《艺文六品》、《虎情悠悠》、《新时期小说论》(合著)、《新时期文学与道德》(合著)、《京华论评》(合著)、《论北京人艺演剧学派》(合著)、《文外文》(合著)、《名家点评王蒙名作》(主编)、《九畹恩露》(主编)等。2014年12月8日,何西来因病医治无效,在京逝世,享年76岁。

在当代文坛上,何西来从事文学批评历四十余年。1958年,何西来提前毕业,留任助教,与另一助教共同辅导并参加中文系杜诗研究小组,执笔写成《论社甫的世界观》和《论杜甫诗的艺术风格》论文,分别发表于《西北大学学报》和《文学遗产》杂志。此文针对风格立论,显示了何西来对文学风格的重视,他的当代批评多从风格入手阐释当代作家作品;1980年,何西来再撰《论杜甫崇真尚实的人格理想和美学追求》一文,继续讨论杜甫诗学。1962年何西来发表《论〈创业史〉的艺术方法———史诗效果的探求》,才正式接触当代文学。他从文本出发,对柳青《创业史》“史诗”特点的分析细致深入,兼及思想而不歧视艺术,没有当时一般论文所有的过强的“火药味”。尤其是文章突出分析了“中间人物”素芳的形象,与六十年代初期文艺界试图借助“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来突破极左文艺思潮桎梏的努力相一致。

1980年代,他主要从事宏观性的当代文学研究,兼及一些作家作品的评论。他的《心灵的博动与倾吐》、《探索者的心踪沙、《李国文风格论》、《公民责任感的火光》等文章,分别对王蒙、李国文等作家的创作进行了全面的评价。观点新颖独到,得到了作家本人的赞誉。何西来此时的主要成就,是一些宏观性的论文。如《人的重新发现》、《公仆与主人间》、《蚌病成珠》、《历史行程的回顾与反省》、《崎岖小径上的苦果》、《现实主义—新时期文学的主潮》、《论新时期文学中的历史意识》等文章。

进入1990年代以后,何西来当代文学批评的文章有所减少,而有关文学理论、戏剧、绘画研究的文章则有所增多,并且形成两个重点,一是艺术风格研究,一是文学鉴赏研究。何西来1990年代以来的文章,风格多样,领域宽阔,涉及理论研究、美文鉴赏、游记回忆、小品杂感等。

何西来在理论与批评领域的代表性的学术成就尤其集中在两个方面。一,较早全面论述“伤痕文学”,在学界第一次提出“反思文学”。何西来在《蚌病成珠》中,较早地全面论述了“伤痕文学”的创作潮流。作者对“伤痕文学”出现的历史根据,“伤痕文学分的性质、表现形态、价值等。接着又以《历史行程的回顾与反省》,系统论述了“伤痕文学”之后的又一文学现象,作者第一次将其概括为“反思文学”,并对他首先提出的“反思文学”这个大概念加以界定。这一概念为文学评论界所普遍接受和使用。由伤痕文学到反思文学的发展脉络,就是由何西来首次确认的。他坚持反思的现实主义,认为“现实主义的原则,就是生活本身所给予的原则,它以生活为源泉,从生活出发解决各种创作上的问题。”二,文艺思潮研究的开风气者。在何西来《新时期文学思潮论》一书中,理论界认为是在文艺思潮论研究上开风气之先的著作。作者深入论述了我国新时期文学“从神到人”的演变过程,描述了从“伤痕文学”到“反思文学”的历史行程。

何西来发表于1980年的《人的重新发现》是一篇有创见、有深度、有预见的当代批评经典之作。何西来用“从神到人”、“爱的解放”、“把人当作人”来概述1977年到1980年间的创作,将一股本来并不清晰的、仍然被层层思想硬土掩埋的人道主义潜流,引向了急盼甘霖滋润的当代文坛。另外,他对新时期文学的现实主义潮流加以勾勒、分析与总结,也是何西来当代批评的主要功绩之一。何西来有关现实主义是新时期文学主流的判断,可谓定评,这使他成为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重要发言人与理论建构者。他既把现实主义视作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一条主脉,也把它视作新时期以来,取得了最突出的文学成就的一种艺术实践。1979年,何西来发表《重评〈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就是一篇力图从共和国文学史上去打捞现实主义的力作。何西来对现实主义的重评,早于第四次文代会(一九七九年十月三十日)的召开。在2014年的《我所经见的30年文艺批评》一文中,何西来再次从文学、电影、话剧、美术等方面论述了现实主义重返新时期的丰富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