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设置 > 研究室 > 文艺理论研究室 > 历任专家学者
栾勋


栾勋(1933-2008),江苏扬州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分配至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从事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史等研究,论文《说“环中”——中国古代“混沌论”之一》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学人的知识结构与中国文论研究》获《文学评论》优秀论文奖。栾勋对中国古代美学研究的主要贡献有三点:用“两端论”取代了“矛盾论”,试图以对中国古代美学的“环论”概括,取代“循环论”;提出“以人为中轴”的生命哲学,将人提到与“道”相合的境界,以取代过去对道的本体做片面物质化或精神化的解释。

栾勋之所以能在中国古代文论和中国古代美学的研究中,提出属于他自己的见解,体现出独特的学术风格,有一下几点值得注意:

其一,他的学术研究对象虽然属于古代,但不泥古,不食古不化,不跟在古人和前任的后面,亦步亦趋。从他的提出问题,展开论述和得出最终的学术结论来看,他都是始终立足于现实的历史环境的。当代的历史生活,是他获得学术灵感的沃土。读他的论著,你能感受到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那颗用世之心的跳动。不错,他的文章有书卷气,但却没有冬烘气,更没有当时流行的社论式的八股腔调。

其二,他是主张厚积薄发的,不轻易动笔,更不轻易出手。总要尽可能充分地占有资料,经过充分地思考与辨析,才提出问题,寻找切入点,理清相关的内在逻辑关系,总之是差不多烂熟于心了,这才下手。作为学术研究的准备,他认真地做了大量的阅读笔记,他以此积累材料,他以此积累思想。

其三,栾勋有极好的中国哲学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的素养,否则就很难驾驭“三环”、“三论“这样的大题目,并且做到出经入史,议论风生,一气灌注。他探讨的,当然是中国古代美学和古代文论的问题,但他绝不是就美学论美学,就文论谈文论,而是把问题放在更为广阔的哲学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的大背景下来定位的。这就使他的论著,显出浩荡的大器度,大气概,常能见人所未见,道人所未道。

其四,他对先秦诸子如孔子、孟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的美学思想或文学思想的研究,不是仅就其有关美学、文学的专论,就事论事,敷衍成篇,而是把他们的美学思想或文学思想,放在他们各自的总体思想体系和人生经历中,进行细致的考察与评估的。就是说,侧重点虽在美学或文学,但是一定要顾及他们的全人和全部的著作。他在学术研究中,始终遵循了“知人论世”的原则,正象他在学术与现实的关系中论定“经世致用”的宗旨一样。

其五,栾勋的论著有他自己论文的特色,这源于他的主体人格,所谓“各师成心,其异如面”。他的文风清刚简约,立论明断而坚劲,无拖泥带水,不钝刀子割肉,从不模棱两可。他的性格很硬,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顿和挫折,他都不肯低头认输。生活上如此,学术上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