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设置 > 研究室 > 文艺理论研究室 > 历任专家学者
杨汉池


杨汉池(1929-2011),原名杨克成,又名杨翰池,生于湖北省武汉市,195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春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 43 军政政治部、15兵团政治部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俘管处从事新闻、资料和文教工作。

1944 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 年夏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1953 年到北京俄文专修学校留苏预备班进修,1954年9月入苏联莫斯科大学哲学系攻读美学。1959 年 7 月以优秀成绩毕业回国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理论组,从事美学与文艺理论工作。1964年任助理研究员,1983年任副研究员,1988年任研究员,1989年7月离职休养。妻子李孝风是匈牙利语翻译。

在社科院工作时,先后参加蔡仪主编的高校文科教材《文学概论》、《美学原理提纲》和《美学原理》,与由王燎荧主编的《毛泽东文艺思想基础》、以及由陆梅林等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大辞典》的编写工作。

“文革”时期,遭受审查关进“学习班”,后至河南罗山、息县和明港的“五七”干校,学术工作因此中断。“文革”结束之后,杨汉池先生返回北京,在社科院里继续研究美学和文艺理论;随后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华全国美学学会,活跃于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中;任《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编委之一。

杨汉池先生为学态度极其认真严谨,对自己的文稿更是要求十分严格,极力审慎以追求自身学理的纯净性,加之晚年身体欠佳,以及小女儿长期有病无法工作等家庭原因,因而生前正式出版的个人著作并不多。

个人代表作有《艺术真实性研究》,立足于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治学视野广阔,不仅集中于中国与欧美的文论,还涉及了印度、埃及等国的文论;《艺术美简论》是其承担的《美学原理》中的一章扩充改写而成,后单独发表。

杨汉池先生除了研究马克斯主义美学、苏联美学之外,也格外精通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对前辈学者蔡仪的美学思想独有见地、深有研究,并于蔡仪先生逝世之后,主持编订《蔡仪纪念文集》,协助整理、编辑蔡仪的《新美学·改写本》第三卷与《蔡仪文集》。

在尽心于学术之余,杨汉池先生更关注着美学的通俗化、普及化问题。曾用“丝垂”的笔名,先后为《美学评林》和《美学讲坛》写过两篇《美学巷谈》为大众读者进行美学科普,后因为种种事务纷繁,遗憾搁笔。

杨汉池先生一生笔耕不辍,去世前后,仍在修改着《美学探钥》的手稿,已完成《前言》、《从现象开始考察》、《探寻逻辑系统》、《探寻开端》、《生命基本条件的视角》等篇目的撰写,遗憾未完,终成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