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设置 > 研究室 > 文学研究所图书馆
文学研究所图书馆

文学研究所图书馆是由学术研究机构设立的为科研服务的图书馆,也是国内学术机构里文学藏书量名列前茅的专业性图书馆,其中文学古籍的藏量在古籍界具有重要的地位。

文学研究所图书馆及资料室的建立,为学术研究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文献保障,发挥了科研支撑的积极作用。建馆之初,何其芳制定了“为科研服务”的办馆方针,及“以专为主,精中求全”的发展方向。何其芳非常强调图书资料建设在服务科研中的地位与作用,把图书馆作为培养科研人员的基地,提出“大学生、研究生毕业后,首先要做一年图书资料工作”的育人方针,把图书文献工作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何其芳还提出把资料室办成全国的资料库的设想,特别是19602月,周扬到文学所考察工作,提出:“研究所要大搞资料,文学研究所要有从古到今最完备的资料。”推动了图书资料工作的进一步建设和开展。20083月,文学研究所图书馆被授予“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称号,是公布的第一批51家重点保护单位中唯一的一家研究所性质的图书馆。经过七十年的辛勤集聚和无私奉献,文学所图书馆藏图书资料较为齐备,呈现出鲜明的学科性、专业性和研究性,在服务文学所的科研建设、人才培养以及院三大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馆内藏书具有专业性强、门类齐全、质量较高的特点,约40万册(根据邓乔松《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文学专业书库》一文介绍)。经过古籍清理核实,其中普通古籍13702种九万五千余册,善本古籍4929种三万四千余册,共计收藏古籍善本13万余册。书库总面积1000平方米,能够基本满足服务本所科研人员、访问学者和文学院部分师生的阅览需要。

收藏的图书资料以文学学科为主,兼有一部分与文学有关的政治、经济、历史、宗教等学科的藏书。古籍善本是文学所图书馆最具特色也是最有分量的藏书,以集部为主,如馆内有明代诗文集善本1000多种、清人诗文集3000多种。兼及其它各部类藏书,比如史部的地理类藏有一定数量的方志,常用的古籍丛书收藏也很可观。另外弹词400多种,宝卷300多种,如明万历间刻本《破邪显证钥匙宝卷》颇为珍贵。还有稿抄本(抄本约300种,稿本100余种),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可以补充、完善甚至重写文学史,是亟待研究整理的一部分古籍。这些古籍善本书里的题跋,特别是名家的题跋也有待于整理,比如普通古籍书库藏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刻本《苏文忠诗合注》有纪昀的跋等。馆内的小说收藏也多孤本,如程甲本《红楼梦》、《锁海春秋》、《五更风》、《蕉叶帕》、《凤凰池》、《闪电窗》等。清乾隆抄本《红楼梦稿》以及明嘉靖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容与堂刻本《水浒传》在古籍界也很有知名度。此外还有清代禁书100多种,以及唱本、戏曲丛书等俗文学资料,这部分俗文学资料的学术价值还有待于专业研究者的发掘。保存保护和整理研究馆藏的古籍善本,是图书馆的重点工作。

国家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以来,馆藏古籍有六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分别是宋刻本《通鉴纪事本末》、宋刻本《资治通鉴纲目》、元刻本《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明王宠抄本《庄子内篇》、元刻本《通志》、明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石林奏议》等。馆藏民国出版的现代作家作品也很丰富,所藏多是初版本,比如周作人著作的早期版本,俞平伯上世纪20年代的著作,以及徐志摩等人的作品集,郑振铎的《中国版画史》等,很有文献和文物价值。图书室清点图书发现的闻一多的稿本诗集《古瓦集》,属于《闻一多全集》失收的文献,是研究闻一多早年事迹及思想的重要文献。另外本馆收藏19191949年中国出版的文学期刊1780种,首倡中国新文学的刊物《新青年》(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新文学第一个诗歌专刊《诗》,大型文学月刊《小说月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刊物《前哨》、《北斗》,《少年中国》,《每周评论》等很多现代文学刊物一卷不少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此外,新文学第一个戏剧专刊《戏剧》创刊号,茅盾主编的《烽火》(初名《呐喊》创刊号),抗战期间上海“孤岛”刊物《鲁迅风》,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刊物《抗战文艺》,抗战初期的重要文学刊物《七月》,杂文刊物《野草》等千余种期刊,十分完整的保留了现代文学发生现场的原始真实记录,对于研究现代文学具有不可或缺的资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