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设置 > 研究室 > 台港澳文学与文化研究室
台港澳文学与文化研究室

作为国家最高的文学研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于1989年3月7日正式组建并成立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室,由杨匡汉任主任,古继堂任副主任,研究人员包括赵园、王保生、陈素琰、王淑秧、安兴本、黎湘萍、汤学智等。1993年科研机构调整,改制为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均以兼职方式参与,由文学研究所前所长张炯兼任中心主任,杨匡汉任副主任。1998年,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中心由张炯、杨匡汉担任主任。

2004年初,文学研究所决定重建“台港澳文学与文化研究室”,并于该年39日经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部正式批准成立,由黎湘萍担任室主任。20144月,黎湘萍调任《文学评论》编辑部,由赵稀方担任室主任,张重岗任副主任;20174月,赵稀方调任现代室,由张重岗担任室主任。该研究室以“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立足学术,关怀现实”为研究宗旨,恪守职业道德,提倡严谨学风,发扬学术民主,鼓励自由争鸣,围绕台港澳文学,研究近现代中国文学经验的特殊性,并将研究范围延伸拓展到海外华人的文学与文化诸问题(包括艺术、影视、媒体、性别、区域、族群、文化身份等议题),以及亚洲内部(尤其是东北亚和东南亚儒教圈内)文学与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室成立后承担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台湾文学史料编纂与研究”。

该研究室自成立以来,在台湾文学史、海峡两岸文学比较研究、当代台湾文学与文化研究(包括七十年代以来的文学生态变迁、原住民文学与文化、影视文化等)、台港新儒学和诗学、台港殖民地时期的历史与文化、华文文学学术史、华人文化诗学等诸多方面,投入了较强的研究力量,并取得了出色的研究成果。特别重视理论和史料整理等基础研究,同时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研究室成立至今,先后策划并主办了“全球化 · 多元对话 · 马华文学研讨会”(2004)、“东亚现代文学中的战争与历史记忆”(2005)、“身份与书写:战后台湾文学”(2007)、“近代公共媒体与澳港台文学经验”(2010)、“白先勇的文学与文化实践暨两岸艺文合作”(2012)、“语言的共同体——当代世界华文文学高层论坛”(2015)、“自然写作与环境伦理”(2016)、“多重视野下的台港澳文学——改革开放四十年与台港澳文学学科的回顾和前瞻”(2018)、“开放视野下的文学与文化”(2019)、“世界华文文学的诠释视野”(2020)、“跨域的视野:世界华文文学的理论与实践”(2022等学术研讨会。为进一步深化台港澳学科领域的研究,研究室近年来还举办了一系列工作坊,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汇集本专业领域内的国内外实力派学者,围绕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包括“战后东亚视野中的中国经验研究”(2013)、“重返台湾的近代”(2013)、“雅努斯的面孔:传教士与中国社会文化的现代转型”(2014)、“深耕:台湾社会与左翼文艺”(2015)、“影像记录与两岸社会”(2016、“对话:华人文学创作与批评”(2019)、“台湾左翼的两个重要时刻”(2021等,在学界获得了良好的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