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设置 > 研究室 > 数字信息研究室 > 在职研究人员
刘玲华
 

刘玲华,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5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戏曲理论、戏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著有专著《明代曲论叙事观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发表论文30余篇。

联系方式:liulh@cass.org.cn

 

成果目录

学术专著: 

《明代曲论叙事观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2021年创新工程学术出版资助项目)  

期刊论文:   

《何以据“声”考“文”?——从“听”看古典戏曲的“声音审美”与“声音政治”》,《中国图书评论》2021年第9期。 

《晚明戏曲观走向成熟的四重理论表征》,《中国古代小说与戏剧研究》(第16辑),学苑出版社2021年4月。

《图像美学· 波德里亚》,《20世纪西方美学史》第十九章第十二节,山西教育出版社2020年12月。

《明代戏曲叙事三“奇”刍议》,《中国古代小说与戏剧研究》(第15辑),甘肃人民出版社2019年12月。

《认识苏源熙:比较的比较文学观之建构》,《中国图书评论》2019年第11期 ;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2020年第2期全文转载。 

《从对立到融合:中国戏曲理论中西之争的演进与出路》,《间文化·泛文学·全媒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4月。 

《戏无蓝黄 曲无中西——基于中国戏曲理论中西之争的一个考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7期,收录于《东西方研究学刊》第六辑。 

《重组碎片化:移动互联时代的文化逻辑》,《中国图书评论》2017年第7期。 

2015年文化研究综述》,《中国文学年鉴》(2016)。

2015年文化研究热点管窥》,《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麦克卢汉关键词:内爆》,《汉语言文学研究》(季刊)2016年第3期。 

《多元视野下的金圣叹研究——程思丽探寻金圣叹阐释<西厢记>“隐藏意义”的新思路》,《东岳论丛》2016年第7期。 

《鲍德里亚论电视媒介的“超现实”特性》,《国际传媒评论》第3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6月。 

《徐渭对“女扮男装”母题的承继与拓展——以《雌木兰》和《女状元》为例》,《名作欣赏》2015年第7期。 

《从文化研究到文化理论》,《中国图书评论》2015年第7期。 

《理解“反环境”——麦克卢汉媒介观的一个新链接》,《首都师范大学学学报》2015年第6期。 

《麦克卢汉媒介观的美学审视——以<理解媒介>为中心》,《南华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消费语境下的网络文学新视点》,《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7期。收录于《网络文学论文集》,团结出版社2012年。 

《对元代存世文献进行较为全面数字化整理》,《学术动态》2012年第7期。 

《鲍德里亚的美学思想》,《西方美学史》第四卷第十六章第五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5月。 

《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1期,收录于《文化与符号经济》,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 

《理解与时间距离——伽达默尔论“时间距离的诠释学意义”》,《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收录于《全球化与中国文论》,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5年。 

报刊论文:

《赛博空间:后地理与后历史的新体验》,《中华读书报》2004年7月21日。 

《陈尚君:<旧五代史>重辑的回顾与思考》,《中国社会科学报》2006年6月20日。 

《宋载卲:“实学”思想与中国社会》,《中国社会科学报》2007年7月12日 

《至情:“临川四梦”的审美时代性》,《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0月17日。 

《宣教化与抒胸臆:明代曲论中的人物批评观》,《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9月25日。

《中学西传研究呈现新动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5月17日。

《文化自信与古典戏曲美育观的理论重构》,《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2月25日。 

《新时代传统戏曲美育何为》,《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1月30日。

译文: 

《关键词:模拟、拟像、超现实、传播研究》,刘玲华 张云鹏 译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差异》第3辑。 

编著:

《间文化·泛文学·全媒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执行主编(主编:金惠敏、陈福民)。

古籍整理: 

《陶庵梦忆》校注(大字版),中国盲文出版社202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