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设置 > 研究室 > 民间文学研究室 > 历任专家学者
安德明


安德明(1968-),甘肃省天水人。1991年、1994年和1997年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得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和文学博士学位。1997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研究室工作。曾先后受国家留学基金和哈佛燕京学社资助,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与民族音乐学系(20002001)和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及民俗学专业(200620072019—2020)做访问学者,并曾在德国柏林洪堡大学(20146-8)和中国台湾东华大学(20163-5)任客座教授。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主持所务工作)、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和国际民俗学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Folklore Societies)副主席等。曾担任《民间文化论坛》主编(2014—2020)、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2014-2022)、中国民俗学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审查机构专家组成员(2015-2017)、国际非物质遗产协会(Association of Intangible Heritage)副会长(2015-2020)及A&HCI国际核心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angible Heritage(《非物质遗产国际期刊》)编委(2016-2020)等。

主要专著有:《家乡民俗学》(河北教育出版社,2021年);《中国民间文学史·谚语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20年);Handbook of Chinese Mythology(与杨利慧合著,第二作者,Santa Barbara Denver and Oxford ABC-CLIO 20058月;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2月再版);《重返故园──一个民俗学者的家乡历程》(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天人之际的非常对话──甘肃天水地区的农事禳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等。翻译专著《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理查德鲍曼原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与杨利慧合译,第二译者)等。

代表性论文主要有:《反义谚语:一个探究中国谚语的新视角》、《讲故事:人类交流的基本形式》、《作为范畴、视角与立场的家乡民俗学》、《郑振铎与文学整体观视域中的民间文学》"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afeguarding: a global campaign and its practice in China"(《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全球性运动及其中国实践》)《对象化的乡愁:中国传统民俗志中的“家乡”观念与表达策略》“Chinese Folklore Since the Late 1970s: Achievements,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1970年代末以来的中国民俗学:成就、困境与挑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的两难选择》、《神奇传闻:事件与功能》、《家乡──中国现代民俗学的一个起点和支点》等。

2005-2008年,根据国务院学位办关于在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范围内自主设置学科专业的相关文件精神,在全体同人支持下,负责在民间文学室设立了独立的民间文学二级学科和博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