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0日下午,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丁国旗围绕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作专题党课,纪委书记、副所长饶望京、副所长单继刚、副所长张重岗和全所人员聆听了党课。

丁国旗指出,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6月2日在中国历史研究院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对文化建设守正创新作出了深刻阐述。其中,“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这一表述,掷地有声的为文化建设的守正创新指明了方向。
丁国旗强调,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从根本上看,它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否会变颜色、变质的问题。如果阵地不能掌握在忠于党、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就极易被错误思潮和有害思想所侵蚀,从而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危及国家的长治久安。他谈到1942年5月2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艺座谈会。这场座谈会是延安整风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在于解决中国无产阶级文艺发展道路上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当时,中国文艺界面临着诸多困惑和挑战。党的文艺工作和党的整个工作的关系该如何处理?文艺究竟是为了谁?普及与提高如何平衡?内容和形式怎样实现统一?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文艺自身的健康发展,更关系到党在根据地的群众基础和文化建设。

丁国旗指出,毛泽东同志在座谈会上的讲话,犹如一场及时雨,滋润了干涸的文艺土地。讲话总结了五四以后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文艺理论。明确指出,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这一论断为中国无产阶级文艺指明了方向,让文艺工作者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这次座谈会对新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丁国旗聚焦于“第二个结合”这一重要理论创新,深入阐述了其在当代中国的重大意义和核心价值诉求。他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著述中的现代性意识,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运用与发展,从根本上改造了当代中国人的自我理解与自我解放。而“第二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中观层面”进而激活了中华文明的“现代性意识”,引领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未来发展方向。“第二个结合”的核心价值诉求,就是通过马克思主义来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第二个结合”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文化企业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市场吸引力的文化产品。“第二个结合”在当代中国的成功实践,极大增强了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全社会的文化共识。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辉煌。
文学研究所作为文化研究的重要阵地,肩负着推动文化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全所人员将以此次党课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多优秀的“精品成果”,为实现文化强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事处(党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