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文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招聘公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三次致我院贺信精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自2020年起,文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全面落实《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若干规定》有关内容,以构建“大中华文学史观”为主线,以加强理论建设和文献史料的基础性研究为根本,在全面展现中华文学风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同时,加快构建中国文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进一步提高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好地为十四五规划的顺利推进提供可靠智力支撑。
文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作为“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统筹考量学科需要和培养质量等情况,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国家资助类博士后2名。
一、招收条件
(一)国籍:中国国籍
(二)政治立场坚定,德才兼备,身体健康。申报年度内年龄不足35周岁(1988年1月1日之后出生)。
(三)申请人博士毕业学校原则上应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含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或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等重点科研院所应届博士毕业生。
(四)具有良好的学术背景和成熟的独立研究能力,在所从事的学科领域具有一定学术积累,表现出较强的科研潜力。
(五)成果要求:应于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至少2篇学术论文。无论文发表者,博士毕业论文应被评为校级“优秀”。
1、论文发表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的认定,应以我院发布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为准(不含扩展版)。
2、论文范围:书评、综述、报纸文章、散文、札记等非专业论文不统计在内。
3、发表时间:作为申报材料的论文,应在提交申报材料之前正式刊出。
(六)在站期间可以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七)需要特别说明的事项
1、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职工作人员不得申请在本院做博士后。
2、在我院获得博士学位的申请人,不得进入我院同一个一级学科的博士后流动站,也不得进入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不得由其博士导师继续担任博士后合作导师。
3、不招收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在职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
4、应届为毕业年度内,不含择业期。
二、招收专业方向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三级学科 |
研究方向 |
合作导师 |
中国 语言 文学 (0501) |
中国古代文学 (050105) |
中国古代 文学 |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文学 |
吴光兴 |
中国现当代文学 (050106) |
现当代 文学 |
中国现当代 文学史 |
程凯 |
三、在站期间待遇
(一)日常经费:我院国资博士后日常经费标准按国家及我院规定执行,不低于人民币16.0万元/两年。
(二)创新项目经费:为加大科研支持力度,我院专门设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创新项目”。如申报成功,将为国资博士后提供最高人民币16.0万元/两年的经费资助。
(三)五险一金:在站期间,享受北京市社会保险及公积金。参照在编职工标准享受每年一次健康体检,工会福利等待遇。
(四)住房补贴:因公寓设施和条件有限,无法提供住宿,对于符合条件的国资博士后,本站将发放生活补助。
四、申报材料要求
(一)文学研究所博士后候选人申请表(可从“中国文学网”上下载填写)。其中涉及的论文、著作、奖励及承担项目的证明材料(复印件1份)。论文需提交刊物封面、目录及作者文章首末页;著作需提交著作封面及版权页;奖励需提交证书;承担项目需提交项目立项书或结项书。
(二)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或“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复印件一份。如申报年度6月底之前未能通过答辩,需校学位委员会出具相关说明材料。面试当天应出示原件,以便核验。如果不能提供原件,亦请出示相关证明材料。
(三)博士学位论文1本。
(四)本人有效证件复印件1份。
(五)近期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体检合格证明。
五、注意事项
(一)以上1+2+4+5材料请合订胶装为1本材料,封面即为材料1即可。材料3单独胶装一本;所有申请材料恕不退还。
(二)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务必在2022年6月30日前将申报材料邮寄至本站。
(三)报名所需材料均应不存在涉密和知识产权问题。遴选结束后,恕不退还。
邮寄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五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710室,邮政编码:100732
联 系 人:夏老师,王老师
联系电话:010-8519-5434
欢迎有志于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青年才俊加入我们的队伍!
文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
2022年6月1日